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 因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马公司)在产品广告宣传中使用长征运载火箭形象,近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主研制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运载火箭研究院)将宝马公司诉至丰台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宝马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同时要求宝马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0万元。
本案将于2011年11月23日下午2点在丰台法院科技园审判区公开审理。
运载火箭研究院诉称:宝马公司在2010年第11期的《看天下》杂志发布的一则宝马汽车平面广告中使用了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CZ-2F运载火箭形象。运载火箭研究院认为,宝马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将其研制的运载火箭形象用于广告宣传,利用运载火箭知名度吸引相关公众的注意力,借此提升其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构成不正当竞争,据此,请求法院判令宝马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同时要求宝马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0万元。
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广州农民工博物馆将于明年9月前开馆
农民工博物馆明年9月1日前将开馆;"十二五"期间,广州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2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3.5%以下。这是记者从昨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的。会议由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主持。
为落实省委汪洋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广州将在白云区的马务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座农民工博物馆。在昨天下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万庆良听取了有关汇报,要求抓紧完善博物馆设计,研究提出布展创意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建设,力争农民工博物馆在明年9月1日前开馆。
昨日的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万庆良表示,"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编制和实施《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一是要突出重点,始终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紧紧围绕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改革、公共服务等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主题,统筹协调各项重点工作。要广泛征求民意,谋划好民生实事,以此为抓手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二是要突出协调衔接,既保持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又做到与省、市及珠三角地区相关规划相呼应。三是要突出考核监督,结合实际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考核机制,重点考核不同时期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强化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
昨天下午的常务会议还原则通过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工作方案》。规划和方案提出,广州市将优化北部山地森林,拓展南部沿海湿地、完善水陆生态廊道,突出宜居城乡特色,推行添花增绿,建设城市花园,提升城市园林品味。规划到2015年,广州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2%,森林蓄积量达1426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
为落实省委汪洋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广州将在白云区的马务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座农民工博物馆。在昨天下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万庆良听取了有关汇报,要求抓紧完善博物馆设计,研究提出布展创意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建设,力争农民工博物馆在明年9月1日前开馆。
昨日的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万庆良表示,"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编制和实施《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一是要突出重点,始终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紧紧围绕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改革、公共服务等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主题,统筹协调各项重点工作。要广泛征求民意,谋划好民生实事,以此为抓手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二是要突出协调衔接,既保持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又做到与省、市及珠三角地区相关规划相呼应。三是要突出考核监督,结合实际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考核机制,重点考核不同时期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强化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考核。
昨天下午的常务会议还原则通过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工作方案》。规划和方案提出,广州市将优化北部山地森林,拓展南部沿海湿地、完善水陆生态廊道,突出宜居城乡特色,推行添花增绿,建设城市花园,提升城市园林品味。规划到2015年,广州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2%,森林蓄积量达1426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
胡润山东富豪榜搞错上榜富豪性别
胡润研究院与中海地产联合发布《2011胡润山东地区财富报告》,这是胡润研究院今年发布的又一地区性财富报告。山东地区千万资产富裕人士达到3.3万人,其中亿万资产富裕人士共1900人,相比去年各增长8.2%和10.5%(根据今年四月发布的《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山东千万富豪和亿万富豪人数分别占全国富豪总数的3.4%和3.2%。
一个让人不解的事实是,胡润13日选择在济南发布山东富豪排行榜的前一天,就已经在烟台发布了同样的榜单。13日一早,烟台本地网站就已经发布了有关胡润富豪榜的新闻,除了榜单外,胡润在烟台和济南所讲述的有关富豪的爱好、富二代等内容几无二致。而在济南的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却又打出了"全国首发"的字眼。
一个让人不解的事实是,胡润13日选择在济南发布山东富豪排行榜的前一天,就已经在烟台发布了同样的榜单。13日一早,烟台本地网站就已经发布了有关胡润富豪榜的新闻,除了榜单外,胡润在烟台和济南所讲述的有关富豪的爱好、富二代等内容几无二致。而在济南的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却又打出了"全国首发"的字眼。
医院重复使用麻醉剂被通报批评
深圳二院麻醉科涉嫌骗保的消息经南方日报独家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昨日,深圳二院公布初期调查结果,表示将向曾在该院做过人流手术的部分患者返还多收费用。
深圳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卫人委")回应称,深圳二院的违规收费与医疗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已在全市卫生系统通报批评。深圳社保局则表示,由于医保基金监管人员不足,部分问题只有医院内部的人了解,社保局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了解该医院麻醉科"骗保"问题的调查结果。记者在该院看到,由院方自行成立的联合调查组人员在会议室紧张地统计相关数据。该院办公室主任郭岱琦告诉记者,南方日报曝光了该院麻醉科违规收费的情况后,医院和卫人委非常重视,并责成调查组尽快完成调查,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郭岱琦介绍称,违规收费的细节已基本调查清楚,预计将于今天向市民公布。
昨晚,深圳二院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紧急通知,通知称,"由于医院麻醉科工作流程上的疏漏,导致2011年7月到10月部分患者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药物时多支付了39.90元。我院从即日起以短信、电话方式通知患者来我院办理退费。"根据报料人此前提供的材料,妇产科门诊的无痛人流手术,是麻醉科"使用低价药按高价药收费"的主要证据。郭岱琦昨日回应称,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麻醉科录入药品护士工作失误所导致。
据介绍,今年7月份以前,深圳二院使用的丙泊酚注射液只有"德普利麻"一种,后来由于患者的需求,医院增加了一种低价药"静安","负责录入的护士在记录病人用药的时候,点击的仍是原来的药品名,导致了用的是40元的药却仍收了79.89元。"郭岱琦说,多收费完全是录入药品的护士个人的疏忽,医院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尽管如此,违规问题还是暴露医院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属于骗保。
郭岱琦说,深圳二院人流手术麻醉药违规收费的问题仅仅持续了两三个月,患者都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医院已经在清查收费错误人员的名单和数量,初步计算涉及到的患者是1000多人,收的金额大约有3万多元,"医院将在官方网站上发出通告,退还有关患者多收的费用,明天医院还会派专人打电话给患者,每名患者约退39元",郭岱琦说。
昨日,深圳科工贸信委公务员赖维斌给南方日报来电称,报道揭开了医院系统很少被触及的黑幕。赖维斌说,直到报道见报,他才想起曾在深圳二院做过的一次痔疮手术。赖维斌用"痛不欲生"来形容那次手术的感受,"当时麻醉医生打了针以后,手术医生就动刀了,一下去就感觉痛得太厉害,简直难以承受,手术医生还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坚强一点"。赖维斌说,尽管手术点的血管比较丰富,痛感可能强一点,但事实上,麻醉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我现在有点怀疑,当时手术时,是不是医院的麻醉药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剂量不够"。
众多深圳市民也通过微博和网络论坛表达了看法。在福田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肖小姐表示,麻醉药不同于一般的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病患使用前,几乎没有可能看到药物,也没有办法检查药物质量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如果违规使用或者高收费,患者没有任何防范的可能。院方多次强调的"多次使用麻醉药"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的言论,也遭到市民的质疑。市民侯先生向记者表示,除了医生,谁能保证开封过的麻醉药不被污染,在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医院至少应该将"多次用药"的情况告知患者,并保证做好防范措施。侯先生认为,不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掩盖医院多收费的事实。
金卡(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兴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依法享有知情权,医院也有义务充分告知患者服务内容及相关情况。在被曝光的事件中,尽管欺骗患者的行为是麻醉科做出,但医院是直接的责任单位,由此给患者造成的损失,医院应依法进行赔偿。医院对患者承担责任后,依法可以对涉案的个人进行追偿。
"若举报的情况属实,则不仅损害参保人利益,也会损害其他自费患者的利益"。昨日,就深圳二院药物违规使用和收费问题,深圳市社保局再次表明态度,将从保护社保参保人权益出发进行处罚,对违规行为进行追究。
深圳二院院长蔡志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麻醉药与其他药物采购的支出打包在一起,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统一结算,因此,麻醉药收支间即使存在较大的出入,医院短时间内也很难发现。
对于医保基金监管存在的明显漏洞,深圳市社保局回应称,目前,深圳医保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该局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1100万医保参保人、1457家定点医药机构,但市、区医保专职管理人员(含审核报销人员在内)仅71人,另外聘监督员40人,全市医保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参保人人次,相当于全国医保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参保人的20倍以上。社保局表示,在一些常规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有的问题只有内部人员才清楚了解。
社保局称,他们十分需要并且鼓励公众、医务人员参与监督举报,举报可以采取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来访等方式,举报电话:0755—82978812,电子邮箱:ybjb@szsi.gov.cn。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属深圳公立医院,也是为数不多的三甲医院之一,违规收费问题被南方日报曝光后,深圳卫人委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了处理意见。
深圳卫人委称,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查实其麻醉科存在一瓶药给多名患者使用重复收费的情况。了解此问题后,卫人委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一种多收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行为,与目前深圳正在进行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努力和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卫人委决定,对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违规使用药品多收费行为予以全市通报批评,责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面认真梳理和配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人按院规院纪处理,决不姑息。卫人委同时强调,深圳所有医疗机构,一律不准一支药品多人使用而按照1支/人的方式收费。
此前,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蔡志明公开表示,涉事医生在接受调查时,曾解释一支药多次使用,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卫人委表示,如果从解决避免浪费的角度出发,一支药多人使用,必须符合以下原则:一是病患的病情确实需要,二是确保医疗安全,三是按照均摊收费。
卫人委昨日发出通报,要求全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现行的各项价格和收费规定,严禁多收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同时,卫人委将加快实行按病种包干付费等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完善付费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违规收费现象。
作为市民不常接触的麻醉药品,一支药物多次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麻醉科负责人。该负责人称,如果使用过的麻醉药保存得当,没有细菌感染,而且在多次使用过程中,注意针头的更换和清洁,引发感染的几率非常小。该麻醉科专家同时表示,医疗过程中的感染几率,和医院的治疗环境直接相关,在操作不严谨的情况下,多次使用依然有风险。
据其透露,麻醉药多次使用在行业内实际上非常普遍,按照厂商提供的麻醉药剂型,许多儿童的用药绰绰有余,甚至一次手术使用的麻醉药剂量,只占麻醉药设计剂型的1/3甚至更低。在收费过程中,医院也一般都是按照一个处方收一次费来计算,患者不了解情况,医院也不会收到投诉。
在深圳罗湖某医院手术室当过护士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医院科室截留剩余药品的做法她早有"耳闻"。一般情况下,通过单支药物多次使用积累下来的药物,会分给科室的医生,而他们可以将多余的药物,拿到药剂室换取等价的药品,比如感冒药或者其他日常使用的药物。如果科室积累的药物比较多,不排除有人会拿去给药商,直接兑换成现金。张小姐说,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直接由麻醉科整批提取,只要财务上不出现问题,即使部分药物被截留,医院也很难发现。
深圳二院涉嫌"骗保"事件发生后,尽管深圳医疗主管单位,医保基金监管单位均纷纷表态,将对此事件予以严查,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监管,众多市民还是对医院麻醉药物的使用和收费产生了担忧。
"是不是以后做手术,麻醉科医生都要当着病人的面,现场拆封麻醉药,然后告知价格、保质期、现场抽药,最后安然地醉去?"看到报道后,曾因阑尾炎做过手术的张小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张小姐表示,不论手术多小,躺上手术台,病人都是将生命交给了医生,这是一份信任。
张小姐说,很少有病患会在手术台上询问麻醉药的价格和质量,因为这是对医生的不尊重。深圳二院麻醉科的行为程序不合法,没告知病患使用的是"二手药",剥夺了病患的知情权,在事实上提高了市民的就医成本,医院"使用低价药收高价费"、"多次使用重复收费"的行为,不仅是对参保人利益的损害,还让许多自费看病的人,白白多花了钱。更为重要的是,躺上手术台的病人,除了担心自己的身体,还要担心医生的行为,这是对医患信任关系的一次打击。
对于躺上手术台的病患而言,有没有可能自我防范?深圳两家大型三甲医院的麻醉科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这几乎是一个很难从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唯一能够确保患者利益的,就是医生的医德。"如果麻醉医生要做手脚,即使把药物给患者亲眼看,他们也看不懂,大部分的医生不会这样做,他们良心上过不去。"深圳某三甲医院麻醉科负责人称,从深圳目前的情况来看,监管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惩罚措施也不可谓不严厉,需要提高的还是医生行医的道德。
深圳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卫人委")回应称,深圳二院的违规收费与医疗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已在全市卫生系统通报批评。深圳社保局则表示,由于医保基金监管人员不足,部分问题只有医院内部的人了解,社保局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了解该医院麻醉科"骗保"问题的调查结果。记者在该院看到,由院方自行成立的联合调查组人员在会议室紧张地统计相关数据。该院办公室主任郭岱琦告诉记者,南方日报曝光了该院麻醉科违规收费的情况后,医院和卫人委非常重视,并责成调查组尽快完成调查,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郭岱琦介绍称,违规收费的细节已基本调查清楚,预计将于今天向市民公布。
昨晚,深圳二院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紧急通知,通知称,"由于医院麻醉科工作流程上的疏漏,导致2011年7月到10月部分患者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药物时多支付了39.90元。我院从即日起以短信、电话方式通知患者来我院办理退费。"根据报料人此前提供的材料,妇产科门诊的无痛人流手术,是麻醉科"使用低价药按高价药收费"的主要证据。郭岱琦昨日回应称,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麻醉科录入药品护士工作失误所导致。
据介绍,今年7月份以前,深圳二院使用的丙泊酚注射液只有"德普利麻"一种,后来由于患者的需求,医院增加了一种低价药"静安","负责录入的护士在记录病人用药的时候,点击的仍是原来的药品名,导致了用的是40元的药却仍收了79.89元。"郭岱琦说,多收费完全是录入药品的护士个人的疏忽,医院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尽管如此,违规问题还是暴露医院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属于骗保。
郭岱琦说,深圳二院人流手术麻醉药违规收费的问题仅仅持续了两三个月,患者都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医院已经在清查收费错误人员的名单和数量,初步计算涉及到的患者是1000多人,收的金额大约有3万多元,"医院将在官方网站上发出通告,退还有关患者多收的费用,明天医院还会派专人打电话给患者,每名患者约退39元",郭岱琦说。
昨日,深圳科工贸信委公务员赖维斌给南方日报来电称,报道揭开了医院系统很少被触及的黑幕。赖维斌说,直到报道见报,他才想起曾在深圳二院做过的一次痔疮手术。赖维斌用"痛不欲生"来形容那次手术的感受,"当时麻醉医生打了针以后,手术医生就动刀了,一下去就感觉痛得太厉害,简直难以承受,手术医生还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坚强一点"。赖维斌说,尽管手术点的血管比较丰富,痛感可能强一点,但事实上,麻醉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我现在有点怀疑,当时手术时,是不是医院的麻醉药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剂量不够"。
众多深圳市民也通过微博和网络论坛表达了看法。在福田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肖小姐表示,麻醉药不同于一般的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病患使用前,几乎没有可能看到药物,也没有办法检查药物质量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如果违规使用或者高收费,患者没有任何防范的可能。院方多次强调的"多次使用麻醉药"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的言论,也遭到市民的质疑。市民侯先生向记者表示,除了医生,谁能保证开封过的麻醉药不被污染,在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医院至少应该将"多次用药"的情况告知患者,并保证做好防范措施。侯先生认为,不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掩盖医院多收费的事实。
金卡(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兴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依法享有知情权,医院也有义务充分告知患者服务内容及相关情况。在被曝光的事件中,尽管欺骗患者的行为是麻醉科做出,但医院是直接的责任单位,由此给患者造成的损失,医院应依法进行赔偿。医院对患者承担责任后,依法可以对涉案的个人进行追偿。
"若举报的情况属实,则不仅损害参保人利益,也会损害其他自费患者的利益"。昨日,就深圳二院药物违规使用和收费问题,深圳市社保局再次表明态度,将从保护社保参保人权益出发进行处罚,对违规行为进行追究。
深圳二院院长蔡志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麻醉药与其他药物采购的支出打包在一起,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统一结算,因此,麻醉药收支间即使存在较大的出入,医院短时间内也很难发现。
对于医保基金监管存在的明显漏洞,深圳市社保局回应称,目前,深圳医保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该局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1100万医保参保人、1457家定点医药机构,但市、区医保专职管理人员(含审核报销人员在内)仅71人,另外聘监督员40人,全市医保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参保人人次,相当于全国医保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参保人的20倍以上。社保局表示,在一些常规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有的问题只有内部人员才清楚了解。
社保局称,他们十分需要并且鼓励公众、医务人员参与监督举报,举报可以采取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来访等方式,举报电话:0755—82978812,电子邮箱:ybjb@szsi.gov.cn。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属深圳公立医院,也是为数不多的三甲医院之一,违规收费问题被南方日报曝光后,深圳卫人委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了处理意见。
深圳卫人委称,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查实其麻醉科存在一瓶药给多名患者使用重复收费的情况。了解此问题后,卫人委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一种多收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行为,与目前深圳正在进行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努力和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卫人委决定,对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违规使用药品多收费行为予以全市通报批评,责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面认真梳理和配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人按院规院纪处理,决不姑息。卫人委同时强调,深圳所有医疗机构,一律不准一支药品多人使用而按照1支/人的方式收费。
此前,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蔡志明公开表示,涉事医生在接受调查时,曾解释一支药多次使用,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卫人委表示,如果从解决避免浪费的角度出发,一支药多人使用,必须符合以下原则:一是病患的病情确实需要,二是确保医疗安全,三是按照均摊收费。
卫人委昨日发出通报,要求全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现行的各项价格和收费规定,严禁多收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同时,卫人委将加快实行按病种包干付费等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完善付费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违规收费现象。
作为市民不常接触的麻醉药品,一支药物多次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麻醉科负责人。该负责人称,如果使用过的麻醉药保存得当,没有细菌感染,而且在多次使用过程中,注意针头的更换和清洁,引发感染的几率非常小。该麻醉科专家同时表示,医疗过程中的感染几率,和医院的治疗环境直接相关,在操作不严谨的情况下,多次使用依然有风险。
据其透露,麻醉药多次使用在行业内实际上非常普遍,按照厂商提供的麻醉药剂型,许多儿童的用药绰绰有余,甚至一次手术使用的麻醉药剂量,只占麻醉药设计剂型的1/3甚至更低。在收费过程中,医院也一般都是按照一个处方收一次费来计算,患者不了解情况,医院也不会收到投诉。
在深圳罗湖某医院手术室当过护士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医院科室截留剩余药品的做法她早有"耳闻"。一般情况下,通过单支药物多次使用积累下来的药物,会分给科室的医生,而他们可以将多余的药物,拿到药剂室换取等价的药品,比如感冒药或者其他日常使用的药物。如果科室积累的药物比较多,不排除有人会拿去给药商,直接兑换成现金。张小姐说,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直接由麻醉科整批提取,只要财务上不出现问题,即使部分药物被截留,医院也很难发现。
深圳二院涉嫌"骗保"事件发生后,尽管深圳医疗主管单位,医保基金监管单位均纷纷表态,将对此事件予以严查,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监管,众多市民还是对医院麻醉药物的使用和收费产生了担忧。
"是不是以后做手术,麻醉科医生都要当着病人的面,现场拆封麻醉药,然后告知价格、保质期、现场抽药,最后安然地醉去?"看到报道后,曾因阑尾炎做过手术的张小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张小姐表示,不论手术多小,躺上手术台,病人都是将生命交给了医生,这是一份信任。
张小姐说,很少有病患会在手术台上询问麻醉药的价格和质量,因为这是对医生的不尊重。深圳二院麻醉科的行为程序不合法,没告知病患使用的是"二手药",剥夺了病患的知情权,在事实上提高了市民的就医成本,医院"使用低价药收高价费"、"多次使用重复收费"的行为,不仅是对参保人利益的损害,还让许多自费看病的人,白白多花了钱。更为重要的是,躺上手术台的病人,除了担心自己的身体,还要担心医生的行为,这是对医患信任关系的一次打击。
对于躺上手术台的病患而言,有没有可能自我防范?深圳两家大型三甲医院的麻醉科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这几乎是一个很难从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唯一能够确保患者利益的,就是医生的医德。"如果麻醉医生要做手脚,即使把药物给患者亲眼看,他们也看不懂,大部分的医生不会这样做,他们良心上过不去。"深圳某三甲医院麻醉科负责人称,从深圳目前的情况来看,监管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惩罚措施也不可谓不严厉,需要提高的还是医生行医的道德。
罪犯两度越狱潜逃30年后自首 称太累了
10月30日,65岁的刘正全在姐姐的劝说下投案自首。采访中,他说,现在每个晚上都睡得很好。
这都是命。我从小就命苦,爹娘死得早,五几年的时候我也差点饿死,没人管,小时候好多年没穿过裤子和鞋,冬天下雪的时候草堆里一钻就是被子。我就是不识字,要是能写,我这一生,肯定是很好的一本书。
刘正全 65岁,河南息县人。1980年9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进入河南省信阳监狱服刑。1981年5月25日,趁监狱组织外役劳动伺机脱逃。1982年4月28日被抓捕,加刑两年;服刑41天之后,同年12月17日夜,又翻墙越狱脱逃,其后潜逃30年。
罪犯刘正全两度越狱,在外逃亡30年,以拾荒为生。
2011年10月,信阳警方将其作为追逃重点,寻访到刘正全的姐姐,让其劝说刘正全自首。
10月30日,刘正全投案自首,余刑还有5年零3个月,并将面临加刑处罚。
在两次越狱奔向"自由"那一刻,刘正全又陷入一种新的"不自由"。
逃亡30年里,害怕暴露身份,他一直孤身一人,拾荒为生,四处躲藏,害怕与人群发生任何联系。他不敢结婚,不敢结交朋友,不敢回家与亲人团聚,病中没钱治病。
逃亡30年后,2011年10月,他在姐姐的劝说下投案自首,重回监狱。
这时,他已年过六旬,满头白发。
新京报:你年轻时第一次入狱,是犯了什么罪?
刘正全:是偷东西。我爹娘死得早,姐姐嫁到湖北,我一个人留下。那时公社的大队长欺负我,就算干活了,他也不给我记工分,于是我跑了,我不能饿死。后来找不到挣钱的方法,就开始偷一些米、肉、衣服,判我刑是因为我前后偷的钱加起来一共有200多块。
新京报:为什么有了越狱念头?
刘正全:那时候监狱的条件很差,跟现在不是一回事,每天根本吃不饱,衣服不够穿,冬天的时候,被子也不够盖。别人都有亲人送东西过来,我谁也没有,只是盼着逃出去,过好点的日子。
新京报:第一次越狱,你是怎么逃走的?
刘正全:一次给砖瓦厂拉砖,我和另外一个犯人一组,他往车上搬砖,我去解手(上厕所),趁他不注意,一下越过旁边的院墙逃走了。那时的墙很矮,才一米多,很容易翻过去。
新京报:越狱后是怎么被抓获的?
刘正全:在孝感火车站时,有人来查流民,各个出口都堵住了,我没法逃,就被带回监狱了。
新京报:第二次又是怎么逃的?
刘正全:第二次是晚上,装作要解手,趁着看守不注意,我又翻了墙。这次外边是个水塘子,天气还有点冷,幸好水不深,就没过我的腰,游了10米就到对岸了,逃到武汉捡破烂。
新京报:第二次越狱时,你不怕再被抓回来?
刘正全:想跑的时候,来不及想会不会再被抓住,就想着逃出去。跑过一次,也有经验了,大不了再加刑。
新京报:第二次越狱后直到现在将近30年,你吃住在哪里?
刘正全:我在武汉江边上搭了一个简易棚子,白天出去捡破烂,能挣个三块五块,晚上就住在那里。春节就搬去城里,能捡的东西多,容易赚钱。
新京报:除捡破烂,你有没有想过找一份别的工作?
刘正全:2006年,我在一个船厂里找了一份除锈的工作,1300块钱一条船,但碰上下雨,就没法工作,好几个月才能做完一条船,太累了。也想过找别的工作,但没有身份证,怕没人要。
新京报:没有考虑找一个对象结婚生子吗?
刘正全:不想,有了孩子怎么办?到哪里弄户口?对孩子不好,对我也不好。
新京报:那年轻的时候,你有过喜欢的人吗?
刘正全:有,一个大队的姑娘,我爱她,她也爱我。但我没房子、没钱,她家人不同意我们好。后来她还问我,要不要一起跑了,我不敢,她是大队长的外甥女,要是被抓住,我就被打死了。
新京报:越狱后,你想过找她,和她在一起吗?
刘正全:没有,我再没想过她,村子我不敢回,怕被抓,现在连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新京报:会有跟人诉说心事的冲动吗?
刘正全:烂在心里也不说,白天我都不敢喝酒,怕喝醉了说漏嘴。碰到一起捡破烂的人,我都自己单溜,不跟他们混。这么多年,他们只知道我是捡破烂的老刘,老家是河南的。
新京报:你不跟任何人交流,不孤独?
刘正全:白天忙,晚上回去喝点酒,听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杨家将》什么的,慢慢就习惯了。
新京报:你和姐姐联系过吗?她知道你越狱的事吗?
刘正全:我跟她见过几次面。一次在江边,她撞见了我,我不敢告诉她我逃走了,也不敢说我在捡破烂。她走了没几天,我就搬走了,怕她再找回来。有一次过年时,她给我送了100块钱。
新京报:这30年里,最困难的是什么时候?
刘正全:2008年时,我上街去买菜,走着走着脚直打飘,一个过路的人问我怎么了,后来送我去了小诊所。医生说是高血压,我攒了半年的钱,300多块,一下就用光了,我只好出院了。
新京报:你怕不怕一病不起甚至死亡?
刘正全:我不怕死,怕死不了。怕半死不活,快死了也没人知道。我常想,如果我一下死了,倒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知道了。
新京报:其实这个时候开始,你的心里是松动了?想着以后怎么办?
刘正全:是的,一年大一年,我老了,跑不赢了,没有别人跑得快、挣得多。越来越不好过,整天担惊受怕,不定哪一天,日子就完了……我想回老家。
新京报:姐姐希望你去自首,你什么感觉?
刘正全:我当时就说,不去!很有点怕,怕加刑,怕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京报:姐姐的什么话触动你了?
刘正全:她说,我生病了,你也到了这个年纪,以后谁来照顾你?
新京报:你一下就同意了?
刘正全:我思想斗争了一天。后来就收拾了最后的破烂,卖了,第二天天一亮,跑去姐姐家,跟着她去公安局自首了。
新京报:你怪她配合公安局劝说你自首吗?
刘正全:我自首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最近她来监狱看我,哭了,问我恨不恨她。我说恨啥呢,我犯了罪我自己受。
新京报:为什么过了30年才自首?
刘正全:我有点紧张,捡破烂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不好混了,就快混不到吃的了。
新京报:你重回监狱是为了"老有所养"?
刘正全:不光是这个,我姐姐给我打电话,劝我自首,警察也还记得我,一直在找我。始终有一天是要进来的,除非我死了,否则就算到80岁,还是会被追究。
新京报:那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刘正全:日子踏实了,现在每个晚上都睡得很好。
新京报:30年的逃亡生活,又重回监狱,对自由有什么不同理解?
刘正全:其实这跟捡破烂时的日子一样,没什么自由不自由,一个人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就够了,我知足了。
新京报:这次可能还会加刑,还会想逃吗?
刘正全:加也好,不加也好,我只想吃饱穿暖,有人照顾。现在都实现了,让我走我都不想走了。
新京报:如果刑满出狱,你最想做什么事?
刘正全:我想回老家,去上户口,办一个新的身份证。
新京报:为什么要办身份证?
刘正全:没有身份证,不能坐火车,不能住旅馆。有身份证,就能到更好的地方捡破烂,像钢铁厂什么的,都需要身份证才能进去。
新京报:还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吗?
刘正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看看当年的姑娘,假如她还活着,和她坐在一起,拉拉家常。
这都是命。我从小就命苦,爹娘死得早,五几年的时候我也差点饿死,没人管,小时候好多年没穿过裤子和鞋,冬天下雪的时候草堆里一钻就是被子。我就是不识字,要是能写,我这一生,肯定是很好的一本书。
刘正全 65岁,河南息县人。1980年9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进入河南省信阳监狱服刑。1981年5月25日,趁监狱组织外役劳动伺机脱逃。1982年4月28日被抓捕,加刑两年;服刑41天之后,同年12月17日夜,又翻墙越狱脱逃,其后潜逃30年。
罪犯刘正全两度越狱,在外逃亡30年,以拾荒为生。
2011年10月,信阳警方将其作为追逃重点,寻访到刘正全的姐姐,让其劝说刘正全自首。
10月30日,刘正全投案自首,余刑还有5年零3个月,并将面临加刑处罚。
在两次越狱奔向"自由"那一刻,刘正全又陷入一种新的"不自由"。
逃亡30年里,害怕暴露身份,他一直孤身一人,拾荒为生,四处躲藏,害怕与人群发生任何联系。他不敢结婚,不敢结交朋友,不敢回家与亲人团聚,病中没钱治病。
逃亡30年后,2011年10月,他在姐姐的劝说下投案自首,重回监狱。
这时,他已年过六旬,满头白发。
新京报:你年轻时第一次入狱,是犯了什么罪?
刘正全:是偷东西。我爹娘死得早,姐姐嫁到湖北,我一个人留下。那时公社的大队长欺负我,就算干活了,他也不给我记工分,于是我跑了,我不能饿死。后来找不到挣钱的方法,就开始偷一些米、肉、衣服,判我刑是因为我前后偷的钱加起来一共有200多块。
新京报:为什么有了越狱念头?
刘正全:那时候监狱的条件很差,跟现在不是一回事,每天根本吃不饱,衣服不够穿,冬天的时候,被子也不够盖。别人都有亲人送东西过来,我谁也没有,只是盼着逃出去,过好点的日子。
新京报:第一次越狱,你是怎么逃走的?
刘正全:一次给砖瓦厂拉砖,我和另外一个犯人一组,他往车上搬砖,我去解手(上厕所),趁他不注意,一下越过旁边的院墙逃走了。那时的墙很矮,才一米多,很容易翻过去。
新京报:越狱后是怎么被抓获的?
刘正全:在孝感火车站时,有人来查流民,各个出口都堵住了,我没法逃,就被带回监狱了。
新京报:第二次又是怎么逃的?
刘正全:第二次是晚上,装作要解手,趁着看守不注意,我又翻了墙。这次外边是个水塘子,天气还有点冷,幸好水不深,就没过我的腰,游了10米就到对岸了,逃到武汉捡破烂。
新京报:第二次越狱时,你不怕再被抓回来?
刘正全:想跑的时候,来不及想会不会再被抓住,就想着逃出去。跑过一次,也有经验了,大不了再加刑。
新京报:第二次越狱后直到现在将近30年,你吃住在哪里?
刘正全:我在武汉江边上搭了一个简易棚子,白天出去捡破烂,能挣个三块五块,晚上就住在那里。春节就搬去城里,能捡的东西多,容易赚钱。
新京报:除捡破烂,你有没有想过找一份别的工作?
刘正全:2006年,我在一个船厂里找了一份除锈的工作,1300块钱一条船,但碰上下雨,就没法工作,好几个月才能做完一条船,太累了。也想过找别的工作,但没有身份证,怕没人要。
新京报:没有考虑找一个对象结婚生子吗?
刘正全:不想,有了孩子怎么办?到哪里弄户口?对孩子不好,对我也不好。
新京报:那年轻的时候,你有过喜欢的人吗?
刘正全:有,一个大队的姑娘,我爱她,她也爱我。但我没房子、没钱,她家人不同意我们好。后来她还问我,要不要一起跑了,我不敢,她是大队长的外甥女,要是被抓住,我就被打死了。
新京报:越狱后,你想过找她,和她在一起吗?
刘正全:没有,我再没想过她,村子我不敢回,怕被抓,现在连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新京报:会有跟人诉说心事的冲动吗?
刘正全:烂在心里也不说,白天我都不敢喝酒,怕喝醉了说漏嘴。碰到一起捡破烂的人,我都自己单溜,不跟他们混。这么多年,他们只知道我是捡破烂的老刘,老家是河南的。
新京报:你不跟任何人交流,不孤独?
刘正全:白天忙,晚上回去喝点酒,听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杨家将》什么的,慢慢就习惯了。
新京报:你和姐姐联系过吗?她知道你越狱的事吗?
刘正全:我跟她见过几次面。一次在江边,她撞见了我,我不敢告诉她我逃走了,也不敢说我在捡破烂。她走了没几天,我就搬走了,怕她再找回来。有一次过年时,她给我送了100块钱。
新京报:这30年里,最困难的是什么时候?
刘正全:2008年时,我上街去买菜,走着走着脚直打飘,一个过路的人问我怎么了,后来送我去了小诊所。医生说是高血压,我攒了半年的钱,300多块,一下就用光了,我只好出院了。
新京报:你怕不怕一病不起甚至死亡?
刘正全:我不怕死,怕死不了。怕半死不活,快死了也没人知道。我常想,如果我一下死了,倒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知道了。
新京报:其实这个时候开始,你的心里是松动了?想着以后怎么办?
刘正全:是的,一年大一年,我老了,跑不赢了,没有别人跑得快、挣得多。越来越不好过,整天担惊受怕,不定哪一天,日子就完了……我想回老家。
新京报:姐姐希望你去自首,你什么感觉?
刘正全:我当时就说,不去!很有点怕,怕加刑,怕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京报:姐姐的什么话触动你了?
刘正全:她说,我生病了,你也到了这个年纪,以后谁来照顾你?
新京报:你一下就同意了?
刘正全:我思想斗争了一天。后来就收拾了最后的破烂,卖了,第二天天一亮,跑去姐姐家,跟着她去公安局自首了。
新京报:你怪她配合公安局劝说你自首吗?
刘正全:我自首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最近她来监狱看我,哭了,问我恨不恨她。我说恨啥呢,我犯了罪我自己受。
新京报:为什么过了30年才自首?
刘正全:我有点紧张,捡破烂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不好混了,就快混不到吃的了。
新京报:你重回监狱是为了"老有所养"?
刘正全:不光是这个,我姐姐给我打电话,劝我自首,警察也还记得我,一直在找我。始终有一天是要进来的,除非我死了,否则就算到80岁,还是会被追究。
新京报:那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刘正全:日子踏实了,现在每个晚上都睡得很好。
新京报:30年的逃亡生活,又重回监狱,对自由有什么不同理解?
刘正全:其实这跟捡破烂时的日子一样,没什么自由不自由,一个人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就够了,我知足了。
新京报:这次可能还会加刑,还会想逃吗?
刘正全:加也好,不加也好,我只想吃饱穿暖,有人照顾。现在都实现了,让我走我都不想走了。
新京报:如果刑满出狱,你最想做什么事?
刘正全:我想回老家,去上户口,办一个新的身份证。
新京报:为什么要办身份证?
刘正全:没有身份证,不能坐火车,不能住旅馆。有身份证,就能到更好的地方捡破烂,像钢铁厂什么的,都需要身份证才能进去。
新京报:还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吗?
刘正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看看当年的姑娘,假如她还活着,和她坐在一起,拉拉家常。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