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教育部:"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报道严重失实

核心提示: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我国教师教育落后50年"、"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的消息,教育部28日在其官方 网站发布信息辟谣,称该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另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近期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专题采访,也没有发表过类似的言 论。

中新网6月28日电 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我国教师教育落后50年"、"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的消息,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信息辟谣,称该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了非常恶劣 的影响。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今日指出,经调查核实,撰写该消息的记者既未参加相关座谈会,也未采访有关专家,深入了解有关情况,上述报道内容属主观臆造,严重 失实,极大地伤害了广大教师的感情,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这位新闻发言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 教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 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质量 评估标准》,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

另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近期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专题采访,也没有发表过类似的言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即使个别专家发 表一些相关的看法,也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教育部意见。

新闻回顾: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 多数老师或不合格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以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起草标准的专家称,按 照新标准,现在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福建网民发帖称女子遭轮奸致死案二审维持原判

核心提示:6月28日,福州网民诽谤案终审,福州市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3名被告获刑1年至2年不等。法院认 为,3人在警方开发布会澄清后仍发帖称"严晓玲系遭警匪轮奸致死",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及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已构成诽谤罪。

福建网民
资料图:一审时,网民通过电脑现场播报审判进展

新华网福州6月28日报道 6月28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通过网络诽谤他人案二审公开宣判,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以诽谤罪分别判处范燕琼有期 徒刑二年,游精佑、吴华英各有期徒刑一年的判决。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范燕琼知道严晓玲系"输卵管妊娠破裂致出血性休克死亡",特别是公安机关通过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后,仍然捏造严 晓玲系警匪轮奸致死,先后两次指名道姓、杜撰文章发到互联网上。

上诉人游精佑、吴华英明知范燕琼的网文是虚构事实,仍然共同制作视频发布于互联网。三上诉人制作和散布的网文、视频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引发多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许多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大量网民点击、跟 帖,信以为真,谩骂、诋毁被害人、政法机关和当地政府。不仅严重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给被害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及 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均已构成诽谤罪。


二审法院认为,原判认定范燕琼等三人犯诽谤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故依法作出上述裁定。

新闻回顾:网帖曝福 建女子遭轮奸致死案 官方回应并非如此

2009年6月23日,题为《惨绝人寰的福建闽清县"严晓玲"案》的帖子在网上大量涌现,称家住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访民林秀英"年仅25岁女儿严晓 玲惨遭轮奸致死",福州方面迅速回应,一天后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否定网帖说法,"法医学鉴定结论:严晓玲系输卵管妊娠破裂致出血性休克死亡。不存在暴力、 中毒或轮奸致死问题。"

严 晓玲案发帖网民涉嫌诽谤 检方再次补充侦查

2010年3月19日,福建"严晓玲"案发帖网民因涉嫌诽谤再度受审。但检方提出因证据不充分,要求再次补充侦查,获法庭同意,决定延期审理。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郑良)

新疆哈密伊吾县最高温达44度 3人中暑身亡

核心提示:6月17日至21日,新疆伊吾县淖毛湖地区的最高气温达40-44℃,致20人中暑住院,其中3人因严 重中暑死亡。中暑患者系内地来疆种植哈密瓜的农工。由于他们不熟悉当地天气特点,长时间在地里劳作,未采取防护措施,故出现中暑症状。

亚心网6月28日报道  上周,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哈密地区伊吾县出现了热死人的状况。

6月27日,记者从伊吾县了解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6月17日至21日,伊吾县淖毛湖地区的最高气温达40-44℃,导致20人中暑住院,其中 3人因严重中暑死亡。中暑患者主要是从内地来新疆种植哈密瓜的农工。由于他们不熟悉哈密当地的天气特点,加上长时间在地里劳作,未采取防护措施,出现不同 程度的中暑症状。

记者从哈密地区气象台了解到,在此前的6月17日,他们已气温将达40℃以上的十三间房、淖毛湖发出高温橙色预警,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防暑降温 的保障措施,提醒广大群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等。

据伊吾县淖毛湖气象站观测员介绍,6月20日的最高气温达44.2℃,直逼2003年出现的45℃历史极值。高温天气下,地面温度在 70℃以上,特别是6月20日,地面最高温度达到了72.4℃。

中暑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失去平衡,使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所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 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中暑。严重中暑病人体温急剧升高,先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加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 甚至发展到机体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本文来源:亚心网 作者:李萍)

山东济宁因采煤造成土地塌陷达35万亩(图)

核心提示: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宪水称,济宁市进入煤炭的全面开发期后,煤炭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地塌陷, 其塌坑之深,塌陷面之广,为全国罕见。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使济宁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累计搬迁49个村庄,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近10万 人。

采煤塌陷地治理施工现场。记者 马跃峰摄
采煤塌陷地治 理施工现场。记者 马跃峰摄

人民日报6月28日报道

山东济宁,城市因煤而兴,土地因煤而"伤"。

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使济宁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累计搬迁49个村庄,55个机关、企事业单 位,涉及近10万人。

治理塌陷,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济宁正在寻找"疗伤"的良方。

对北方农民来说,现在应是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季节。因为,麦子熟了。

然而,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兴隆镇和尚堂村的农民面对满眼的金色却感到阵阵寒意:良田因采煤即将塌陷,田里的水已齐膝深,大型收割机进不去,镰刀也派不 上用场,十几个人并作一排,只能用剪刀抢收口粮。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绪平介绍说:"至2009年底,济宁因采煤造成土地塌陷达35万亩,且以每年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

急!

"如不能妥善处理压煤与建设的矛盾,济宁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邹城市中心镇大牛场村的采煤塌陷地治理现场,原有的耕地成片坍塌,施工人员开动装卸车,紧张忙碌。

治理工程负责人于天华说,不远处有一座煤矿,全镇土地因采煤塌陷18000亩。目前,施工人员在塌陷坑填充6米深的煤矸石,而后覆盖1.5米深的土 壤,已治理3000亩,全部达到耕地标准。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宪水介绍,济宁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探明储量270亿吨,是全国13个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境内有兖州、济宁、滕南 3大煤田,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有兖州、淄博、临沂、枣庄、肥城等矿业集团及市县属煤矿63对,年生产能力近9000万吨。

"济宁市进入煤炭的全面开发期后,煤炭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地塌陷,其塌坑之深,塌陷面之广,为全国罕见。预计到2020年,全市塌陷土地将达70万 亩,到本世纪末塌陷土地400多万亩,近500万农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刘宪水说。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济宁市累计搬迁49个村庄,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近10万人。"搬迁村庄需要大量资金,而关系又难以协调。搬迁者目前 尚能依靠煤矿每年提供的种植作物补偿维持生活,一旦资源枯竭,矿空人去,将彻底失去生活来源。"济宁市压煤搬迁办主任迟耀济的话里满是焦虑。

济宁因煤田分布与优质农田区域广泛重合,煤炭开采后地下水系被打乱,河道沟渠断流,道路桥涵断裂下沉,水电设施损坏,许多地带常年积水,耕地面积锐 减,每年经济损失近5亿元。

"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全部压煤。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压煤与建设的矛盾,济宁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刘宪水说,一些初具规模、功能 齐全的小城镇,原有吸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经济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将大大弱化,个别城镇甚至出现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难!

"煤矿利税大部分上交省、国家财政,市县政府治理塌陷地的资金缺口巨大"

济宁在采煤塌陷地治理中,首先遇到的是政策难题。

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行"谁破坏、谁复垦"原则。规定耕地的损失补偿费,以实际造成减产以前三年平均年产量为计算标准,由企业 和个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实际损失逐年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的具体金额,由破坏土地的企业和个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商定。1999年山东省发布《土地复垦管理办 法》规定,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对其破坏的他人使用的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按规定向受损单位或个人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损失补偿费。

"国家和省里虽然有规定,但至今没有出台具体的补偿标准。济宁市与煤矿企业协商达成的补偿金额,在审计部门看来却是乱收费。另外,全市有省属煤矿 31对,利税大部分上交省、国家财政。在这种情况下,让市县政府负责塌陷地治理,资金缺口巨大。"刘宪水说。

对此,兖矿集团地企办公室主任李建民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并未在企业留成中预留塌陷地治理资金。现在,企业每年上缴百亿元税收;自煤炭价格放开 后,又缴纳近100亿元复垦费、耕地占用税和2亿元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如果再让企业支付过去的欠账,将不堪重负。

刘绪平认为,现行的煤炭资源补偿费征收政策不仅收费标准低(仅为销售额的1%),而且上下级分成比例倒挂(50 35 15),市县两级留成部分太少,影响了基层治理塌陷地的积极性。

在搬迁中,新村选址和社会保障成为农民关心的两大问题。迟耀济说,因为选址难,中厚煤层的压煤村3 5年内难以搬迁。有的村迫不得已搬入邻村,对方见忽然来了上千口人分地,双手往外推。

在邹城市中心镇小牛场村的复垦田边,村民边文杰说,她家原来每人3亩地,土地塌陷复垦后,每人只剩下半亩。"当时,小牛场整体搬迁,眼下又要搬到城 里的东府社区。我用现在住的房子可以直接换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边文杰说,住的问题解决了,最让人担心的是就业和养老。为了生计,她专门买了一辆电 动三轮车到30里外的承包田干活。

治!

"转变以恢复耕地为主的治理观念,一手抓治理,一手抓保障"

面对种种难题,刘绪平面容严肃:"济宁再也等不得,靠不得。"

这些年,济宁转变过去以恢复耕地为主的治理观念,确立塌陷地治理总体思路:对济宁、兖州、邹城、曲阜等东部塌陷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生态城市 建设,营造湿地旅游景观和观光农业;对汶上、嘉祥、梁山等塌陷区,采取引黄淤填的方法,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对金乡、鱼台大面积长期积水的塌陷区,以新建鱼 塘为主,形成综合开发利用格局;对临城靠厂的塌陷区,结合城镇的建设,建成休闲娱乐聚集区。

济宁市煤炭管理局副局长侯馨芳说,从技术的角度看,济宁地下煤在两层以上,煤矿多层开采,多次治理,难度很大。因此,煤矿企业必须确立绿色开采的理 念,推广煤矸石回填置换开采、膏体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等工艺,提高煤炭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减少土地塌陷。现在,应集中优势资金,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

现阶段,济宁市有60个压煤村待搬迁,占全省搬迁量的70%。市国土部门协调兖矿集团、济宁矿业集团等企业,按照一亩地种植两季粮食的标准,每年补 偿农民1200 1600元。4年后,一次性发放征用土地补偿,每亩3.1万 4.1万元。此外,政府拿出土地收益的20%,集体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个人添补一部分,共同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2003年以前,济宁市按照国务院规定,对绝产塌陷地实行征用,采煤企业依据征地批准文件,对群众支付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用,我们 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治理,然后发包给失地农民,较好地解决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实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省里 受指标限制,停止了对绝产塌陷地的征地审批,煤炭企业无法按照批文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导致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无着落。"刘绪平建议,对绝产塌陷地采取只征不 转的办法,既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又能解决煤炭企业补偿资金的合法支付和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利于采煤塌陷地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济宁这座正在"疗伤"的城,也有美好的愿景。刘绪平介绍,济宁编制了矿区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项规划,确定11个重点治理区域、24个重点治理工程,到 2020年治理塌陷地24.88万亩,恢复耕地11.59万亩。同时,充分利用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置换政策,编制《压煤村庄搬迁用地挂钩规划》,到2020 年搬迁562个村庄,将其合并为183个中心村,节约土地5.7万亩,释放煤炭资源28.4亿吨。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马跃峰)

酿酒世家起诉五粮液公司要求归还明代酒窖

核心提示:备受关注的宜宾酿酒世家传人尹孝功和五粮液公司争夺明代酒窖所有权事件有了新进展,上周尹家将分别将对 五粮液公司的民事诉状以及起诉宜宾市政府、宜宾市翠屏区政府的行政诉状的起诉书一并快递至四川省高级法院。

五粮液明代酒窖产权之争

五粮液工人在工作,白布所盖就是老窖池。

五粮液明代酒窖产权之争

尹孝功。五粮液的前身―――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成立之初,便与其父尹伯明签约租用酒窖。

正义网北京6月28日报道 备受关注的宜宾酿酒世家传人尹孝功和五粮液公司争夺明代酒窖所有权事件有 了新进展。本网记者今日获悉,酒窖传人的尹家上周将分别将对五粮液公司的民事诉状以及起诉宜宾市政府、宜宾市翠屏区政府的行政诉状的起诉书一并快递至四川 省高级法院。今天上午,尹家的诉讼代表尹孝功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法院工作人员称已经收到了起诉书,至于是否予以立案将另行通 知。

尹孝功告诉记者,尹家对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有限公司3名被告有3个诉讼请求:

1、判决三被告停止侵权,排除妨碍,返还侵占财产。即停止使用其非法占有的16口"尹长发升"明代酿酒窖池,将酒窖归返还给原告;

2、判决三被告支付已经实际侵权使用期间的酒窖使用费,按实际使用天数,按每天3万元计算,计算到停止侵权交还酒窖为止。(先从今年1月1日计算到 起诉日6月30日为180天,540万元)

3、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和原告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对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市人民政府有2个诉讼请求:

1、判决撤销第一被告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2010年5月12日作出的《宜宾市翠屏区政府撤销〈关于复查私改房屋结论的通知〉有关内容的通知》。

2、判决确认第二被告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复查私改房屋结论通知》[市府房发(1984)字第454号]合法有效。

相关背景:

2010年4月,宜宾酿酒世家传人尹家与五粮液公司争夺明代酒窖所有权关于酒窖所有权争夺战的消息开始媒体出现。尹家的代表称"600年老窖是我祖 业,一直租给五粮液"。而五粮液公司则回应称,以前签的租约是错的,每年付你租金是国有资产流失。

媒体报道中称:

1984年,宜宾市政府一份对私房改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文件"454号"显示:"对一九五八年九月改造你在鼓楼街34、36号内的房屋进行了 复核,该房面积18.17平方米,属错改房屋,现应予纠正,从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退还产权。"该文件下方以钢笔字手写注明的:"酒窖属房主所有,由五粮 液酒厂作价收买"。这被尹家认为是古窖归他们所有的最有利证据。

1996年2月6日,宜宾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再一次就尹家对18.17平方米房屋和16口古窖的产权做出确认。该公证书表示,"经查,尹伯明/唐 青英夫妇在宜宾市鼓楼街34号,36号有房屋18.17平方米和酿酒老窖池十六口……死者生前均未留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之规定,死者尹伯 明的遗留房产、酒窖所有权应由其子女尹岚源(孝田)、尹孝其、尹孝功、尹孝根……继承。"

2010年4月21日上午,宜宾市政府和五粮液进行磋商,市长、副市长、国资委领导皆有出席。22日下午,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礼华向潇湘晨报记 者介绍了会议的决议情况。

决议可以用两句话概括:1.古窖是国有资产,是五粮液的。2.宜宾市将16口古窖判给尹家的454号文件是错误的。

刘礼华反复强调的是,五粮液"不仅仅是宜宾的酒厂,它现在是国有企业,也是四川的直属企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肯定是要维护 的"。

将酒窖判给五粮液,相当于宜宾市政府否决了454号文件的正确性。宜宾市为何如此出尔反尔?刘礼华解释,454号文件是当时的宜宾市政府对私改的纠 错,而私改"涉及到生产资料的部分,也就是我说的厂房、酒窖",是"没有错的,是不能纠的"。

(本文来源:正义网 作者:吕卫红)